法国蜗牛作为世界名菜,做法很精细,相比非洲大蜗牛,体型袖珍。而非洲蜗牛体型大,身体长度在7~10厘米之间,最长能达20厘米,重量从几十克到几百克不等。非洲蜗牛肉质饱满厚实,营养价值高,被当地人视为“黄金肉”,据说每年要吃掉1.5吨。
非洲蜗牛的做法可谓百花齐放,炒、炸、烤、蒸、煮等都可以,总的说来不拘小节比较粗犷,大多数时候撒点盐巴和辣椒粉烤熟即可食用。朋友特意为我点了香爆蜗牛,蜗牛肉洗净后切片先用大火快炒,然后加入辣椒、酱油、醋、姜、酒、等调味,最后挤入柠檬汁除腥增香,这道菜上桌后色香味俱全,从外观上我还是能够接受,口感还不错,肉质爽滑Q弹。
在非洲广阔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蝙蝠就是其中之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非洲人嘴中的美食,他们称之为“丛林肉”。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非洲温度高,非常适合蝙蝠生存,因此有大量的巨型蝙蝠。红烧蝙蝠和蝙蝠汤均为当地特色做法,就拿蝙蝠汤来说,看见一只完整的蝙蝠泡在汤里,我怎么也下不了口。
烤蝙蝠比起蝙蝠汤似乎看起来要好些,蝙蝠剥皮和切开,肉划几刀,用盐、胡椒和洋葱腌制,再用竹签子插起来,放到烤架上烤,有人说是鸡肉的味道,其实还是有一股刺激性味道的,蘸着辣酱吃,可掩盖这股味道。当朋友将烤蝙蝠推到我面前,我不好当面拒绝,撕下一丢丢肉,不敢细细品味,直接快速吞进肚里,最后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也许是非洲太热的缘故,似乎什么动物昆虫都比国内大,连竹虫也不例外。竹虫呈乳白色,有点像冬虫夏草,不过身材更圆滚,以中间甜竹纤维为食,是竹林的害虫。竹虫含丰富蛋白质和10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独特,是一种难得的美味食材。
在国内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民间也有吃竹虫的习惯,其吃法与蚕蛹差不多,用油炸至外表微焦,咬一口外酥里嫩,满嘴都是香香的胶原蛋白味。非洲人常常把油炸的竹虫当零食吃,对于这道菜我一点都不忌讳,吃得还挺香,因为在国内就吃过。
库博是非洲传统小吃,咋一看吓一跳,还以为是锯下来的树桩,不禁让人生疑这能吃吗?切开中间呈棕黑色,像焦糖一样。其实这是用糯米粉制作的面点小吃,外面包裹了一层棕榈叶子,在非洲街头都有出售,外国人看到这包得严严实实的巨型东西很难与美食联想在一起。
库博的做法与国内叫花鸡的做法颇为相似,先将糯米磨成粉,然后将棕榈叶子边缘重叠挨个平铺在桌子上,再将糯米粉放在棕榈叶上包紧,最后放入火中烧烤至焦香,用刀切成一片片,特别平整,就像一个个糯米饼,其味道与煎粽子差不多,库博容易果腹,吃多了不易消化。
百万富翁沙拉是非洲毛里求斯岛国的特色美食,并且闻名世界。此道美食是用棕榈树的树心为原料加工而成,一棵棕榈需要五年的时间才长成,只有树心能吃,一棵树心只有8个人的量,由于原料生长周期长,而且数量有限,所以价格昂贵,过去物以稀为贵,只有百万富翁才吃得起,故此得名,而现在随着大量的人工种植,一般游客都吃得起了。
在毛里求斯网红餐厅吃了这道美食,加入当地深海鱼片制成沙拉,都说口感类似竹笋般清脆、细腻,但我品尝后感到树心除了淡淡的甜味,并无其它特别之处,与期望的有距离。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海拔高达5895米,这里盛产优质的咖啡。来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除了喝当地的咖啡,大家还会品尝一种叫基布鲁(Kiburu)汤的特色美食。
这道汤品最初来自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查哥部落,由香蕉、豆类、配料,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一些掉在地上的树叶树枝以及略带咸味的泥土等混合组成,因此有人称之为“泥汤”,煮沸后炖熬一段时间即可食用,说老实话,一点也不好喝,除了土腥味,感受不到其它味道,入口如灌入泥水,让我至今难忘。好好的汤为什么要加污垢?据说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让人能体验到一种尘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