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叶思意 通讯员 陈文航
近日,就读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农学院园林专业的00后姑娘章筱菲,以其在手工制茶领域的卓越表现引起广泛关注。
在高中时期,章筱菲就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大奖。2022年,她更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中荣获二等奖,并获得了2021至2022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从茶叶小白到“国赛大奖”,她用自己不凡的成长轨迹证明,只要努力,职业教育也能走出自己的星光大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泡在实训室里学做茶:“又苦又甜”
“那段整天泡在实训室学做茶的日子,现在想想真是又苦又甜。”
进入职高后,章筱菲开始接触手工制茶这项传统技艺,师从浙江省农业技术能手、杭州市技术能手、全国茶叶加工职业技能“一等奖”获得者陶宇军,并在“陶宇军大师工作室”进修学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做茶不光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手工制茶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的技术含量。茶叶的加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杀青、揉捻、干燥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时间和力度。
章筱菲说,从早到晚跟茶叶死磕,最开始连基本步骤都搞不利索,好在师傅特别耐心,手把手教她每个动作的要领,慢慢地她也能自己琢磨出点门道了。
“那段时间真是把实训室当家了,困了就直接拿纸箱铺个‘床’睡会儿,饿了就泡面凑合,手上全是水泡。”章筱菲回忆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五六月份,实训室热得就像火炉,光站在那儿就已满头大汗,更别说做茶的时候了。训练时受伤是常有的事——绿茶的杀青温度高达200多摄氏度,青叶下锅时稍不留神就会被烫伤。即便是戴着手套,也能感受到铁锅的滚烫。章筱菲主攻的“扁平绿茶”更需细心,辉锅时必须遵循“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的原则,因此手上起泡成了家常便饭。
临近省赛,章筱菲和团队拼尽全力,每次训练到深夜甚至通宵。“训练期间,我们睡过实训室、办公室,没有床就搭‘床’,每天都累得倒头就睡。因为做茶时间的不确定性,这群年轻人时常错过饭点。”
最终,经过无数次坚持不懈的努力,章筱菲的手工制茶团队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项目中荣获二等奖。
对于这一来之不易的奖项和一手带出的高徒,陶宇军非常骄傲:“炒茶制茶的技术要点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而学生的毅力和专注力尤为重要,章筱菲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职高不是“躺平”之地 职业教育里发现新天地
章筱菲坦言,自己刚进入职高时因文化课成绩不佳而十分迷茫,但很快她便发现,职高不是“躺平”之地。在学习制茶技艺的过程中,她找到了自信与人生的可能性。
“职高的每个专业都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起点:汽修车间里的扳手能拧出世界冠军,烹饪教室的炒勺能翻出米其林大厨,数控机床能雕刻出大国工匠。关键是找准属于自己的跑道。”章筱菲说道。
章筱菲的成绩远不止于此。2021年,她与团队摘得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手工制茶项目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二等奖。此外,她还获得了2021-2022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成为众多职高学生的榜样。
从市赛一等奖到省赛冠军,再到全国二等奖,章筱菲一步步走上了更大的舞台。2023年,她代表富阳区参加杭州市茶叶加工工比赛,成为赛场上年龄最小的选手,最终获得三等奖,并取得茶叶加工二级技师证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章筱菲说,她在炒茶中悟到:“好茶要经历杀青的煎熬和揉捻的磨砺,人生也是如此。”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持续投入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未来会有更多像章筱菲一样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涌现,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人生不只有一条跑道,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出状元。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每一位青年都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用汗水浇灌梦想,以行动谱写传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