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4月15日,山东省高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济南召开,聚焦“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不会转”等问题,以改革为契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成果转化效能,打响了深化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的攻坚战。
山东省委、省政府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列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重点事项,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堵点难点,加大改革力度,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专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带动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不敢转”的问题,山东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解决科技成果管理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要求之间的矛盾,完善作价投资形成国有股权的单列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为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免除后顾之忧。
聚焦“不想转”的问题,山东鼓励高校与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合作,推广“校聘企用”人才共引共用模式,支持高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畅通高校和企业人才交流渠道。与之相应,改革人才评价与激励办法,探索建立确权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度的制度机制。
聚焦“缺钱转”的问题,山东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与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结合的成果转化方式,允许科研人员将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同时,探索“先使用后付费”转化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引进门槛。
聚焦“不会转”的问题,山东推动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强化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等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设置技术转移转化岗位,建强专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促融合,山东高校科研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效能不断提升。其中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锂电用系列化学品和磺化化工”等3项技术转让经费达11亿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专利转让经费达2.04亿元。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5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8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10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4个。2024年以来,依托山东科技大市场挂牌高校科技成果项目1346项、挂牌金额9.85亿元,其中成交1139项、成交金额8.78亿元。
作者: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