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物制造核心产业规模约一万亿元(链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13:00    

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生物制造处于快速发展期,核心产业规模约1万亿元,透明质酸、人工合成淀粉等新兴领域实现与发达国家并跑或领跑,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同时我国在底层技术装备创新、中试与产业化、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议进一步着力构建和完善三大体系。

产业创新体系。布局中试平台“桥梁”,畅通“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规模制造”通道。构建生物制造创新网络。推动建设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布局海洋生物制造、中医药等省级创新中心。聚焦基础层“芯片”和“钥匙”突破。增强高性能工业菌株、酶制剂、智能生物传感器、高性能生物反应器等研发供给能力,提升功能蛋白设计与制造等前沿技术创新水平。加快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建设,推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底盘构建、生产制造等全链条应用。

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生物制造赋能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巩固优势领域领先地位,聚焦医药中间体、高性能生物材料前体、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等“关键少数”发展,持续壮大产业链。持续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推动大宗产品生产降本增效,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小品种新产品,前瞻布局一批战略性增长点。

管理服务体系。加速成果推广应用,健全生物制造产品评价机制和标识制度,加快原创性成果准入审批流程。推动原始创新集聚区与产业配套协作区“双向奔赴”。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发挥好“龙头企业—细分产业链—大品种”牵引带动作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市场化运作基金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出台更多符合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特点的产品。

(作者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制造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旭)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5日14版)

相关阅读
找朋友、找伙伴、找应用场景、找解决方案——链博会上 四川寻找产业发展“合伙人” 丹徒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环保加持 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淄职大”首招,传递哪些产业信号? 鲁观察 |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山东省济南市拓岗1598家企业,调优53个专业 维通利主板IPO进入问询阶段 李红军调研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记者调查,揭秘“香港大药房”真实身份 湖北日报独家专访国际人工智能专家、零一万物CEO李开复——期待与湖北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以大模型加速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