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繁华的都市脉络中
中山路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丝带
承载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
这条始建于1919年、全长3公里的老街,是沈阳欧式建筑保存相对完整的街区,巴洛克式、罗马式等多种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汇聚于此,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建筑艺术长卷。
记者4月9日获悉,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工程已完工,百年中山路完成华丽蝶变。
修旧如旧
让历史“活”起来
中山路现存64处文物及13处历史建筑,每栋建筑都是历史的无声见证者,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厚重脉络。和平区深入践行“修旧如旧”理念,将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和珍贵历史照片作为重要依据,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精心呵护与活化利用。
据介绍,从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到精准还原色彩与结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保护者的匠心。大国旅馆旧址、中山路40号建筑、中共奉天市委旧址、安达洋行、太原北街40号建筑等,在能工巧匠们的“绣花”功夫下,重焕生机与活力。
记者看到,中共奉天市委旧址已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周边的文化广场也完成了修缮改造,绿化景观与公共空间的优化,让这一区域整体品质显著提升,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温度。
街路升级
畅通城市“经脉”
改造前,中山路双向4车道的机动车道设计缺少独立非机动车空间,道路沿线退线停车乱象丛生,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一些……针对这些问题,和平区精准施策,大力实施中山路街路提升改造工程。
4月9日,记者在中山路上看到,机动车道已由4条调整为3条,增加非机动车空间,科学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两分离、两优先、两贯通”。
往中山路两侧看,临时停车位已取消,停车乱象已经不见。与此同时,沿街各类架空线全部迁移入地,同时整理沿途通信箱体,迁移并美化沿线电箱,让慢行空间风貌焕然一新。
亮化升级
点亮“夜的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中山路被装点得如梦如幻,成为沈阳“二十四小时不夜城”示范街区。
据介绍,中山路及中山广场沿街高层建筑、历史建筑、景观植物都安装了全智能亮化系统,该系统具有智能调光、节能减排等特点。游客在此既能沉醉于百年老街的独特夜色魅力,又能与老友在时尚酒吧举杯畅饮;既能走进24小时书店享受静谧阅读时光,也能在休闲漫步中感受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
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洋
摄影: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