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饥饿感,通常情况下,及时补充能量就能恢复活力。但有些人在感到饥饿的同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这可能是一些疾病发出的信号。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一起了解↓
01
可能与5种疾病有关
对健康人群来说,饿一会儿达不到心慌、手抖的程度,如果一饿就感觉心慌、手抖,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 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时,身体会立即启动升血糖机制,动用储存的糖来尽量升高血糖,会伴随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肢体震颤等,且血糖下降速度越快,症状越明显。
■ 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比较肥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主要表现可能为下一餐前,即饥饿状态时出现低血糖反应,包括心慌、手抖、浑身无力等。
■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产生和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速度加快,神经兴奋性增加。
如果常在饥饿时出现心慌、手抖,尤其在双手伸平,十指分开时明显,并伴随怕热、出汗多、消瘦、突眼等症状,建议进行甲功五项、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
■ 肠胃疾病
胃部没有食物,胃酸又分泌过多时,可能出现心慌、手发抖的情况。如患胃溃疡等疾病,饥饿状态下症状可能加重,引发不适感。
■ 心血管疾病
若存在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也可能会引起心慌、胸闷,出现手抖等现象。饥饿时血压降低,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症状。
02
6类人容易“隐性饥饿”
专家表示,有饥饿感是人体的正常现象,但隐性饥饿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隐性饥饿”指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早衰等。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人更容易发生“隐性饥饿”。
■ 经常熬夜的人
研究显示,熬夜会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消耗。此外,睡眠不足会影响食欲,导致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降低。
■ 日常出差的人
在外就餐很难做到均衡饮食,粗粮吃不上,蔬果吃不够很常见,因此,经常出差的人易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
■ 节食减肥的人
减肥的人在控制能量的同时,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也会减少,因而导致“隐性饥饿”。
■ 很少晒太阳的人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日照,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
■ 素食人群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特别低,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所以素食的人很容易缺乏这两种营养素。
■ 儿童
挑食、偏食、常吃快餐是导致儿童“隐性饥饿”的重要原因。
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某些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更年期、老人也容易出现“隐性饥饿”。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