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
《科创板日报》4月7日讯(记者 徐赐豪),云迹科技离港交所酒店机器人第一股越来越近。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日前已向其提交上市备案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云迹科技就和中信证券签订辅导协议并就在科创板上市提供辅导以及初步的合规建议,不过,该协议于今年3月终止,随后云迹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云迹科技也将成为香港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章节生效以来,按此章节递表的第六家特专科技公司。
去年营收2.35亿元,超过8成来自酒店场景
云迹科技创办于2014年1月,专注于商用机器人产品的应用与技术研发,主攻智能机器人产品化、商业化运营,场景主要分布在酒店、商业楼宇、技术、医疗机械及工厂等不同行业的场景。
其中,云迹科技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酒店场景。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包括超过3万家酒店和100家医院。特别是在2022年至2024年,酒店场景中的收入分别占70.1%、95.1%和83.0%。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2024年,云迹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云迹科技2023年的业绩相较2022年出现了10.0%的下滑。
对此,云迹科技表示主要由于其对产品策略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经济挑战及市场变化,以及智能体应用于初期发展阶段出现暂时性波动。
同期相应毛利率分别为24.3%、27.0% 和43.5%;另外,在2022年-2024年,云迹科技的经营活动录得亏损,三年分别亏损金额为3.65亿元、2.65亿元及1.85亿元,累计亏损超8亿;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34亿、1.20亿和0.28亿元,总体处于亏损持续减少的状态。
在财务方面,云迹科技还面临高额流动负债的风险。2022年-2024年,云迹科技的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17.20亿元、18.49亿元、20.10亿元。 高额流动负债的背后原因或在于赎回负债的压力。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2024年,云迹科技的赎回负债分别为16.06.亿元、17.38亿元及18.70亿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信息,赎回负债实质是上市前的对赌协议,若成功上市将自动转为权益,对现金流并不构成实质压力。
去年卖出8285台机器人
作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目前,云迹科技主要推出了三代机器人产品,其中“润”系列和“格格”系列销量行业领先,2023年推出的机器人“UP”系列则是全球首批推出的复合多态机器人产品之一。
招股书显示,在价格方面,云迹科技整机机器人价格呈下降的趋势;销售数量方面,“润”系列机器人在下滑,“UP”系列和“格格”系列增长比较迅速。
其中,“UP”系列价格由2023年的5.42万元下降至2024年2.23万元,销量也有2023年的17台增加至672台;“格格”系列整机机器人销售均价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2.32万元、2.02万元和1.31万元,同期销量为2881台、1829台、1255台;“格格”系列整机机器人销售均价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2.68万元、2.49万元和2.08万元,同期销量为分别为1366台、3777台和6358台。
对此,招股书称,平均售价下降反映了云迹科技自愿下调价格,“证明云迹将降低原材料及组件成本以及提高成本效率的裨益传递给客户。”
在业务板块布局上,云迹科技划分为机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数字化系统两大核心板块,其中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作为主要收入支柱,2022年至2024年收入依次为1.35亿元、1.20亿元、1.89亿元,占比分别为83.6%、82.4%、77.2%。
来自在AI数字化系统方面,云迹科技首创服务数字化运营系统“HDOS”。该板块收入呈逐年上扬态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达0.26亿元、0.25亿元、0.56亿元,在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16.4%、17.6%和22.8%。
此外,2022年至2024年,云迹科技在中国内地收入从1.58亿元、1.43亿元攀升至2.35亿元;来自中国内地外的地区和国家收入分别为332万元、172万元、992万元。
阿里、腾讯、携程等为背后股东
现年53岁的云迹科技创始人支涛,毕业西安交通大学。
天眼查显示,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支涛曾参与创办了北京欧陆信德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上海埃蒙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为中建材凯盛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2008年6月到2013年12月,支涛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这家公司已经于2019年注销。 2014年1月,支涛创办云迹科技,同年8月至2025年2月担任公司CEO,2019年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并从2025年2月起担任执行董事和公司总裁。
除了支涛外,该公司还有另外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胡泉、吴明辉和李全印。其中,胡泉为云迹科技现任总经理,李全印担任公司CEO,吴明辉则担任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李全印从今年2月起接替支涛担任云际科技的CEO,拥有10年机器人项目管理经验,曾在北京富讯盈科网络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和北京秒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产品副总监。
招股书显示,2014年创立的云迹科技先后进行了8轮融资,包括750万元天使轮融资、3100万元A轮融资、6000万元A+轮融资、5600万元A+轮战略融资、7500万元B轮融资、1.28亿元B轮战略融资、2.645亿元C轮融资及5.8亿元D轮融资,累计融资超12亿元。吸引了阿里、腾讯、联想、携程、启明创投等知名资方。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14至2019年六年时间内,云迹科技保持一年融一轮的节奏。此后2021年8月,云迹科技完成C轮2.65亿融资,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腾讯、联想基金等,每股成本分别为38.86元及43.15元,投前估值为18亿元,投后估值为22.89亿元。
短短4个月后,云迹科技又完成5.8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河南科投、启明创投等,每股成本为66元,投前估值为35亿元,投后估值为40.8亿元。
在股权结构上,支涛等一众联合创始人合计持有云迹科技36.52%的股份,作为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的林芝腾讯、联想基金、上海科慧、QM165和杭州灏月分别持有云迹科技9.09%、4.22%、2.69%、4.04%和2.94%的股份;其他资深独立投资者,如安徽人工智能公司和河南科投分别持有云迹科技9.57%和1.96%的股份。
其中,杭州灏月由阿里巴巴集团间接全资拥有,林芝腾讯是腾讯的附属公司,QM165是启明投资旗下的风投基金,上海科慧由携程集团全资拥有。
(财联社记者 徐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