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台安县的沙丘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曾经肆虐的黄沙,如今被新植的樟子松、沙棘牢牢锁住,成片的绿色植被如同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这背后,是台安人向沙化“宣战”的生动实践。
台安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长期受风沙侵袭,生态环境脆弱。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显示,全县沙化土地面积达20.66万亩。每到风沙季,黄沙漫天,不仅侵蚀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前一刮风,沙子能把院子埋半米深,窗户都不敢开。”当地村民回忆道。
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台安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推进沙化治理。近年来,当地建立起沙化土地治理协同机制,组建多部门联合工作专班,将防沙治沙任务细化成作战图表,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通过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让每一项治理工作都有章可循、有人落实。
据了解,2023至2024年,台安县累计投入1174万元,交出了亮眼的“治沙答卷”:1.0053万亩退化林重焕生机,一棵棵新栽的树苗在沙丘上扎根;1万亩森林得到精心抚育,树木愈发繁茂;0.1108万亩废弃矿山披上绿装,曾经的疮疤变成生态景观;28个行政村通过绿化改造,白墙灰瓦掩映在绿树繁花间。此外,0.2043万亩防护林体系如同绿色长城,抵御着风沙;5.0126万亩保护性耕作、0.3万亩地膜科学使用回收、0.7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多管齐下改善生态环境。
今年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关键之年,台安没有满足于现状。在完成市政府下达的8.3万亩治理任务基础上,主动加压,将治理面积增加到8.6万亩。走进台安县黄沙坨镇的治沙现场,数十台植树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忙着栽种耐旱树苗。“我们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提高植被成活率,让沙地彻底‘绿起来’。”现场技术员介绍。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渐浓,台安的沙化治理不仅重塑了生态环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如今,曾经的沙化土地上,特色林果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开始萌芽,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徐徐展开。
全媒体记者 赵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