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机票遇上天价手续费,退改规则不该“不可言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3:21:00    

□魏义佳(西南科技大学)

3月29日,山西运城一男子原本购买了总价15113元的家庭机票。之后因出行计划有变,准备改签机票,结果误操作成“退票”,被扣除了14263元。之后该男子联系客服咨询,结果客服将问题甩给航空公司,而航空公司称未收到订票和退票信息。几经协调,平台只退款5221元。(4月1日 大象新闻)

高先生提前4个多月退票被扣94%,近万元的扣费让人费解,而平台“按规则需扣除手续费”的回应也让人难以接受。这场看似偶然的消费纠纷,实则暴露出机票销售领域根深蒂固的“规则霸权”。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与航司编织的“规则迷宫”,正将普通消费者推向维权无门的困境。

数字购票的便捷性背后,潜藏着企业转嫁风险的精心设计。机票销售链条中,平台以“技术中立”为盾牌,航司以“国际惯例”作挡箭牌,双重规则叠加形成完美的责任真空。高先生5分钟内的紧急申诉,撞上的却是冷冰冰的技术围墙——系统完成扣款的效率,远超人工服务的响应速度。在固定算法的刻板处理下,企业利益凌驾于用户体验之上。

退改签规则的模糊性绝非技术难题,而是利益至上的商业策略。航司声称的“阶梯费率”层层递进,平台自定的“手续费”堪比无底洞。当某航空公司的“一定条件”、同程的“特殊规则”成为行业通行的“黑箱操作”时,消费者实质上在为企业的模糊条款买单。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规则的不确定性正在异化为“看人下菜碟”的弹性空间——投诉力度决定退款额度,本质上是对契约精神的公然践踏。

对比高铁票务系统的明码标价,航空业的规则混沌显得格外刺眼。12306系统用全国统一的退改标准证明:透明化运营与商业利益并非不可兼得。民航系统与其推诿“国际业务复杂性”,不如承认既得利益者对规则话语权的垄断——每一项冗长条款背后,都可能藏着消费者的被迫让步。

破解这场规则困局,需要监管利剑刺破行业“黑箱”。民航局2023年提出的票务服务改革不能止于原则性文件,而应建立平台与航司的规则备案审查机制,强制披露退改签费用的计算方式和分配比例。对于“误操作”等特殊场景,应参照金融行业的“冷静期”制度,设置可逆操作窗口。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平台与航司的攻守同盟,明确销售渠道的连带责任,终结“踢皮球式”服务划区的生存土壤。

当数字经济进入深水区,企业社会责任应有更清晰的界定。一次误触扣除万元费用的荒诞剧不该在现代商业社会重演,消费者的手指在触摸屏上划出的,不该是通往企业钱袋子的快捷支付通道,而应是推动行业革新的力量。唯有撕开规则“黑箱”,才能让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人,而非成为收割用户的利器。

相关阅读
AI智能体Manus内测200万人涌入 2025年青海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开赛 今日辟谣(2025年4月1日) 当机票遇上天价手续费,退改规则不该“不可言说” Nvidia GPU 路线图证实:摩尔定律已死 金融支持消费要可持续,避免单纯“卷价格” “曲曲大女人”偷税被罚758万!南都曾曝光其直播间女性情感生意 一年后,“雷军效应”正在四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