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董鹏程
3月31日,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广东省青年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广东青年企业家助力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省的350余名青年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百千万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大会发布《广东青年企业家助力高质量发展四大措施》(以下简称《四大措施》),提出通过成立兴乡青年培育专业委员会、人才战略委员会、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产业金融创新委员会的方式,引导青年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大湾区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发展沃土
青年企业家的成长往往与其创业环境紧密相连。在深圳,广东省青企协常务理事、乐聚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冷晓琨带领团队从高校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将人形机器人技术推向国际前沿。“2016年,我们10名师兄弟从杭州来到深圳,当时的目标就是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在广东青年企业家助力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冷晓琨表示,人形机器人在今年年初爆火,但其公司从成立起就一直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最终成为国内首个交付过100台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公司,并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类似的故事在广东省青年企业家中屡见不鲜。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基本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从英国留学归国后,深耕半导体芯片领域,带领企业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政策红利持续加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打开了无限的可能。”在演讲中,汪之涵用“机遇、创新、未来”三个关键词分享了他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如今,他所在的公司已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这一赛道里实现从“本土设计+海外代工”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战略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和青年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冷晓琨说,他心中的答案有两点: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软件产业和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另一个是这里对青年人才的包容和打磨。“我来深圳的时候24岁,在我精力最旺盛、科技想象力最丰富、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把创业这一最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情,在大湾区这种环境下进行历练,因为在大湾区这种环境下,你外部环境迭代得是特别快的,你在这边适应下来,你的产业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冷晓琨补充道。
创新驱动是青年企业家核心竞争力
会上发布的《四大措施》提出,成立兴乡青年培育专业委员会,构建“县域经济产业联盟”,开展地市行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专题活动;成立人才战略委员会,构建“南粤英才智汇联盟”,开发不少于10000个优质岗位资源;成立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构建“青年企业家创新加速器”,培育挖掘战略新兴产业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构建青企向“外”拓展服务站,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立产业金融创新委员会,构建广东青年企业家创业项目库。
其中,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青年企业家正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冷晓琨的团队便是这一战略的实践者。他们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应用于科研教育、智慧医疗、重型运载等场景,并与华为、一汽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阶段可以类比到2010年前后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人形机器人预计还需3至5年才可以真正进入家庭中,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冷晓琨透露,公司计划未来两年实现万台级量产,推动行业进入产业化元年。
省青企协第十一届、青商会第四届会长陈志在就职发言中强调:“接下来,广东青企协、青商会将会把准方向,团结凝聚会员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浪潮,整合资源,持续增强协会优势、实现社会价值。”他透露,协会将着力营造青年企业家和兴乡青年成长发展的优厚氛围,激活各类企业创造活力,以新担当新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深圳的科创高地到粤北的乡村田野,广东青年企业家正以敢闯敢试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他们既是传统产业的革新者,也是新兴领域的拓荒者;既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也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这股青春力量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聂粤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