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上,新京智库发布了《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报告(2025)》,并发布了《新京报中小城市美食旅游榜(2025)》榜单、《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榜单及2025年的网红城市潜力榜。
《新京报中小城市美食旅游榜(2025)》以2024年4月-2025年3月在抖音平台话题榜为分析对象,聚焦三线及以下非省会城市,并通过上榜话题数量、曝光增量和参与人数增量等相关指标的计算,呈现了一批以美食、旅游为核心吸引力的中小城市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表现。
在该榜单,前十名城市是荆州、桂林、唐山、三亚、洛阳、天水、铜仁、吉林、威海和淄博。在这些城市中,既有知名度高的城市,也有知名度可能没那么高的城市。
整体来看,榜单上的城市多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区域,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如荆州、洛阳)、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如三亚、桂林)和特色饮食文化区域(如淄博、柳州)。地域文化特色成为这些城市内容创作的核心竞争力。
桂林最火的话题都离不开其自然景观,诸如“来桂林感受如画美景”“五一到桂林看山水甲天下”“烟雨桂林宛若仙境”“暑期chill游桂林”等。而位列榜首的荆州,则既有“春暖花开来荆州撮虾子”“荆州秋天必吃美食内蒙烤全羊”“荆州秋日吃喝玩乐不重样”等美食话题,也有“漫步古荆州邂逅锦绣繁花”“荆州清凉一夏玩水季”“寻找宝藏荆州的烟火气”等旅游话题。
从这些话题可以看出,中小城的古镇老街、地方美食、民俗风情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榜的主要内容。而这也正是当下这波网红城市热潮向中小城市,甚至县域转移的重要原因。探索未知本身就是旅行乐趣之一,下沉城市提供了广阔空间去挖掘“未经开采的宝藏”,因此愈发受到猎奇游客青睐。同时,中小城的淳朴民风和浓郁烟火气也是其走红的重要优势。许多网红城市给游客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温暖”。
因此,中小城市一旦抓住走红契机,往往能在短期内获得客流飙升、知名度大增的回报。对这些城市而言,这是宣传城市形象、推动文旅消费,甚至带动产业转型的宝贵机遇。所以,中小城市走红蕴含着撬动城市发展的潜力,这也是各地争相打造“网红城市”的动力所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榜单上也存在两类截然不同的传播模式。比如,数量型城市以洛阳、三亚为代表,他们通过大量话题积累总体影响力,在内容数量上取胜。质量型城市以铜仁、吉林为代表,虽然话题数量不多,但单个话题的影响力极高,一条爆款内容能引爆全网关注。
综上所述,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其传播策略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策划更多的网络传播话题,而资源相对稀缺的城市,则更需要从内容质量上下功夫,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深挖地方特色资源成为制胜关键。
《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聚焦2024年接待旅游人次超1亿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和重庆高居榜首,凭借的正是大量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和活跃的互动数据;哈尔滨、西安等城市则依托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了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的名次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哈尔滨上升了11位,杭州上升了12位。同时,也有不少城市首次进入该榜单,比如郑州、大连、泉州、邯郸等。通过分析发现,该榜单的城市可分为四类:首先是品质流量驱动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凭借高搜索指数和大量达人资源,通过强大的传播力和知名度吸引游客。其次是内容引领型城市,如重庆、成都,通过在视频内容上的突出表现和创新营销提升吸引力。再次是体验优质型城市。如福建厦门、江西上饶,则凭借高民宿酒店评分,通过优质服务体验赢得口碑。最后是增长潜力型城市。如哈尔滨、贵阳,通过高订单增幅展现出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作为今年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的福建泉州和河北邯郸,他们的文旅发展之路也值得关注。泉州的成功崛起可归纳为“文化遗产赋能型”模式,区别于依靠现代主题公园或高楼地标的城市,泉州几乎零门槛复用了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在2024年持续放大这一世界级IP的影响力。“泉州簪花围”在2023年走红后,2024年其影响更是进一步扩大,“走出泉州”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同样,邯郸的旅游崛起主要依靠文化复兴型模式,走的是一条老城新生之路。作为战国时期的赵国古都,邯郸深入挖掘赵文化IP,在学府路历史街区打造出赵国风情步行街,复原战国集市场景,并设置成语典故互动长廊,重现“邯郸学步”等典故场景。同时,一系列的营销使得“千年古城邯郸”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整体来看,邯郸的走红更偏向“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而非单点爆款事件。与许多一炮而红的“网红城市”相比,邯郸的客流增长带有稳步积累的特征。2023年邯郸接待国内游客8544.3万人次;2024年则突破1亿人次。泉州和邯郸的成功案例表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持久吸引力的源泉。
━━━━━
徐州领跑,太原飙升:
2025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发布
相比上一年,2025年的网红城市潜力榜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该榜单中,前五名分别是徐州市、太原市、临沂市、威海市和烟台市。这几座城市在短视频平台上实现了显著的形象转变。同时,不少城市的名次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太原(上升23位),呼和浩特、芜湖均上升26位,菏泽上升19位。
从地理分布看,区域集群效应明显。山东省三个城市(临沂、威海、烟台)位列前十,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多个城市也表现优异。这种集聚现象反映了区域文化特色和区域联动效应在网红城市打造中的重要作用。
从内容创作和传播模式看,网红潜力城市可分为全能型城市(如徐州、太原)、美食强势型城市(如汕头、柳州)和旅游主导型城市(如威海、珠海)三种类型,各自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为榜单第一名的徐州,他的形象转变,可以视为传统工业城市成功转型的代表。徐州这座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煤矿工业遗存转型文创空间,成功打造了“既有江北水乡风情,又有工业锈带魅力”的差异化网络形象。
徐州的“出圈”之路有着鲜明特色:一是历史文化赋能。徐州深挖楚汉文化,将其融入当代旅游产品。比如,徐州重点打造贯穿老城区的“彭城七里”历史文化轴线,串联户部山-回龙窝等众多古迹 。二是依靠特色美食,发展夜经济、美食文化,形成自身的“夜彭城”形象符号。三是工业转型成果反哺文旅。徐州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了城市环境和服务,以前的煤铁基地如今绿树成荫、交通便捷,为旅游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总收入,徐州在过去一年都有明显的提升。
作为华北“网红”新星的太原,位列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年旅游目的地榜单第六位。太原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虽然也深耕历史文化,但也敢于拥抱时尚潮流,这是太原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太原通过包装晋祠、古县城等,让他们符合当代审美,吸引年轻群体“穿汉服游晋祠”“拍古风照”等。
但与徐州不同的是,太原利用省会资源引入了更多现代娱乐元素,如演唱会、艺术节等,把城市打造成一个“古今兼备”的综合舞台。这种“双轮驱动”让来到太原的游客构成非常多元:既有慕名古迹的老人,也有看演唱会的90后,甚至00后。
所以,作为传统的工业型城市,徐州、太原的转型之路,给其他华北、中原等区域的城市做了很好示范。尤其是,这些地区的城市往往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具备形象转型的良好基础。
来源:新京报、政事儿
编辑:施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