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体育人生|跑出10秒06的邓信锐是谁?这位学生运动员已是中国百米跑第四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04:54:00    

邓信锐的微信名一直是四位数字,代表着他尚未达到的百米成绩。跑出10秒06的第二天,这位21岁的中国男子短跑选手将用了两年多的微信名,从“1010”改为“1005”。

跑进10秒10是邓信锐追逐了两年多的目标。在上月初于衢州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中,他跑出10秒06的惊艳成绩,一举达成目标,并凭此锁定东京世锦赛参赛资格,将成为首位出战世锦赛男子百米项目的中国00后选手。

“救自己,千千万万次。”他在赛后的感慨,道尽了这位年轻人在过去两年的坚持与挣扎。

两年前,也是在衢州,彼时未满20岁的邓信锐是校园里的“非专业”跑者,却在2023年全国锦标赛上跑出10秒23,一鸣惊人。正当外界对这位短跑新星产生期待时,巅峰转瞬即逝,低谷接踵而至。

两年里,他在困境与低谷中反复拉扯:一边因坚持休学训练,与家人的关系降至冰点,在一次次失利中慢慢学会与失败共处;一边为打破瓶颈彻底推倒过去的习惯,全盘重构技术动作,在无数个深夜的自我对话里,完成与迷茫的和解。

“这一步迈得太大了。”提及两年前将微信名从“1025”改为“1010”的决定,他语气里带着年轻人少有的审慎。邓信锐坦言,每次瞥见自己的微信名,都能时刻提醒自己:前方仍有未竟的目标,“也清楚每天该做些什么才能一步步向它靠近”。

这份清醒最终化作邓信锐在2025年赛道上的加速键:3月站上室内世锦赛舞台,仅以0.01秒之差与决赛擦肩而过;5月全国田径大奖赛重庆站,以10秒18夺冠并刷新个人最佳;6月榆林站跑出10秒11,再破个人最佳;而这次全锦赛的10秒06,让他成为在苏炳添(9秒83)、谢震业(9秒97)、张培萌(10秒00)之后的中国百米第四人。

邓信锐的目光始终望向更远方:“我还有更大的梦想。”中国田径队9月6日公布了世锦赛出征名单,邓信锐榜上有名,他将与前辈谢震业并肩出战男子100米。他这段始于校园、历经大起大落的短跑之路,正通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从校园跑出来的学生运动员,出道即是巅峰

不同于绝大多数中国田径运动员,邓信锐的成长轨迹始终带着“学生”的底色——校园跑道与课本习题才是更熟悉的坐标,他不是传统体校的产品。“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像一根隐形的线,串起了他的故事。

因为年幼时体弱多病,邓信锐被父母推上了田径场

三年级时,学校组建田径队,“感兴趣就来”的宽松招募,像一粒偶然落进沃土的种子,让他与跑步结缘。邓信锐因早产患上吸入性肺炎,年幼时常年体弱多病,父母想着“练田径能练体能”,便推着他走进了训练场。

那时的邓信锐是队里最“显眼”的存在——不是因为出色,而是因为差距。50米跑道往返四次的400米折返跑,同龄男生能轻松跑到1分20秒,他拼尽全力也只能跑出1分40秒,甚至跑不过班里五六位女生。“连基础体能都跟不上”,训练对那时的邓信锐是日复一日的煎熬。

上完一天课奔去训练,练完再埋头写作业,构成了邓信锐在中小学时日复一日的生活。那时,他对未来的规划很朴素:将来当一名体育老师,而暨南大学的学历“能让自己的简历好看一些”。2022年,邓信锐凭借10秒93的成绩达标一级运动员,并通过高水平运动员考试,敲开了暨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门。

进入大学后,紧绷的神经一度松弛下来。邓信锐以为完成了阶段性目标,终于可以喘口气,却在暂停训练的日子里感到莫名空虚,最终还是回到了跑道上。

2023年2月邓信锐第一次以职业运动员身份参赛

2022年底在广西队注册前,邓信锐从未进过体校或专业队。此前,他对“职业运动员”的认知,仅停留在电视里的比赛镜头。“其实注册的时候也没想过走职业路,”他当时依然在校园训练与学业间寻找平衡,对“专业队”的概念模糊又遥远。只是广西队递来的橄榄枝太过特别——既能站上职业赛场,又不必停止学业、顾虑退路,何乐而不为呢?

2023年全国室内田径邀请赛成都站,还是大一新生的邓信锐代表广西队夺得男子60米冠军,这是他人生的第一场专业比赛。当时的他更像个追星族。当其他选手专注热身时,邓信锐只顾着打量四周,连教练在一旁示范的动作指导都没听进去,心思全被身边的明星运动员所吸引。预赛抽到倒数第二组出场时,其他人都在低头调整起跑器,他却忍不住频频抬头,好奇盖过了紧张。

邓信锐第一次跑成人60米赛,连基本的成绩概念都没有,拉着身边的师兄追问不停。师兄笑着说“跑进7秒就很出色了”,他点点头记在心里。冲过终点,计时器显示“邓信锐,6秒65”——他愣在原地,反复确认仪器没有出错。

2023年全国锦标赛,邓信锐(中)曾一鸣惊人

这样的戏剧性延续到7月的衢州。在大雨滂沱中,他以10秒23的成绩率先冲过全国田径锦标赛的终点线。一时间,“邓信锐是谁”成了赛场内外的热门话题。没人想到,一名初登专业赛场的大学生运动员,能在第一年就夺得全国冠军,如此“出道”在中国短跑史上前无古人。

当时苏炳添直言:“他已经摸到10秒20的门槛,只差一个时机。”未承想,抓住这个时机前,是一段持续了近两年的陡峭下坡路。

孤注一掷选择休学,他与父母之间结了冰,又融了冰

出道即巅峰的光环尚未褪尽,低谷便已悄然而至。

一场场失利像细密的雨落下,邓信锐的百米30步技术开始失速,过度消耗叠加先天性骨盆问题,又令伤病接踵而至。他在成名后学到的第一课,是接受失败。

“其实运动员真正站在高峰的时间很少,这段经历对我是很好的磨炼。想通了这点,就不会因为一场比赛的失利迟迟走不出来。”那种“谁也跑不过”的无力感,反而敲碎了少年的傲气,“跑不赢的时候,反而踏实了。”从聚光灯下的舞台退下来,才是改变的开始。不再执着于必须赢的执念,有勇气直视自己的短板,邓信锐决定孤注一掷。2024年4月,他在休学申请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继3月站上室内世锦赛舞台后,邓信锐即将站上东京世锦赛的跑道

邓信锐决定暂别熟悉的校园,踏上一条更专注的跑道。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背离父母的期待,也斩断了退路,一旦跑不出成绩,就无法回头。但邓信锐确信,想要突围,只能孤注一掷。“两条路一起走,最终只会两条路都走不稳。全国有天赋的选手太多了,必须极度专注、极度自律,付出别人不敢想象的努力,才有机会跑到前面去。”他反复确认了这个念头。

休学的决定,如同一块抛入湖水的石头。父母都是媒体从业者,始终认为体教融合更为稳妥——学业与训练兼顾,“至少得把大学读完”。2024年4月的那次摊牌显得格外沉重。父亲的语气里满是焦虑:“韩寒辍学成了作家,但全中国只有一个韩寒。”邓信锐没反驳,只是在心里较劲:“他们不会相信我是特例,但我坚信我是其中之一。”

两个月后的全国田径大奖赛黄石站,邓信锐仅跑出10秒62,甚至没摸到决赛门槛,他和家人的关系彻底降至冰点,父亲不再和他说话,母亲挣扎着试图理解他,通过微信发来几句小心翼翼的关心。即使训练地深圳与广州的家不过半小时高铁车程,邓信锐却鲜少回家。有次回去拿东西,整个过程与父母零交流,他觉得客厅里的空气像结了层冰。

邓信锐记录着自己的低谷与高光时刻

直到今年春节,邓信锐回家过年,关系有了转机。年夜饭的饭桌上,碗筷碰撞声里藏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没人提训练,也没人说学校。大年初二晚,全家人放烟花,绚烂的烟花在夜空炸开时,父亲突然开口:“听说你跑了6秒57?”邓信锐愣了愣,下意识点头,这才意识到原来父亲一直默默关注着自己的每一次成绩。

5月跑出10秒18后的一天,父母带回寄养在广州的猫。逗着猫的父亲突然抬头问:“跑了10秒18,后面几站大奖赛怎么不跑了?多挣点奖金。”语气里带着刻意的随意,却让邓信锐心头一热——那些冰,正在一点点消融。“他们其实是怕我摔得太狠,现在看到我真的在往前走,才松了口气。”

邓信锐一直存着一张特殊的照片:11岁时和父亲在日本旅游的合影。那时的他尚不知晓,未来会与短跑结下如此深的羁绊。从小到大,他都是个听话的孩子,唯独在跑步这件事上,藏着一股近乎偏执的执拗。

邓信锐常想,如果能回到过去,想告诉那时的自己:“千万别放弃,一定要坚持下来。”年幼时的他总觉得训练太累,对跑步的意义懵懵懂懂,却不知道正是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悄悄铺就了后来的路。

今年三次刷新个人最佳成绩,“踩着石头一步一步爬上来”才踏实

邓信锐的偶像是苏炳添

退出校园的日子比想象中单调,也更纯粹。与多数运动员在省市队接受培养不同,邓信锐选择在俱乐部训练。这种模式在中国田径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尚属罕见。没有体制内的常规框架束缚,他的训练更具个性化——从技术打磨到赛事规划,都围绕自身特点定制。

其实2023年出道时,他内心的疑惑从未停歇——“怎么又跑这么快?怎么又拿冠军了?”回望那段时光,邓信锐坦言,当时的成绩并非技术稳定后的必然产物:“我那时跑得很快,却没真正理解快的原因,总想着靠一股拼劲出成绩。”

这种依赖天赋的困境,直到2024年进入新的训练体系才得以逐步化解。那是一个“把自己从前的理念彻底推翻、从零开始学跑步”的过程。“这个过程太难了,”他坦言,“当那些旧习惯被一点点剥离,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会跑步了。”

1006正是邓信锐对过去两年的回应

藏在深圳龙岗区一座近乎废弃的商场里,速晓体育训练中心是邓信锐日常训练的主场。每天早上9时30分,他准时出现在训练馆,先进行30分钟热身;一周的训练节奏清晰而规律:通常是一节速度课、两节力量课、三节技术课。强度不算大,但每一分钟都透着专业的规划——没有冗余消耗,也没有盲目加量。

专业的训练框架赋予了每个技术动作更精准的注解。摆臂的角度、发力的节点,都能用特有的术语清晰描述。邓信锐能清楚记下10秒3与10秒2之间的技术差异;30米需要跑到多少秒,才能支撑100米冲击目标成绩。从2024年至今,各场比赛的数据沉淀成可靠的数据库,让每一步规划都有了精准参照。只要满足这些预设条件,成绩便有了底气。

邓信锐训练时总是沉默而专注。他比常人更善于琢磨细节,总想着把每一趟跑动的微妙感觉留存下来。“感觉很抽象,其实最难记录。”他为难以捕捉的抽象感受犯难,于是把记录对象变得更具体:每天早上起身,先记下睡眠时长与质量;训练后洗去一身汗,就坐下来复盘全天——肌肉的状态、训练时的兴奋值、标志碟练习的精准度、跳跃式训练的发力反馈,都要细细写下来。写训练日记成了邓信锐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写训练日记已成为邓信锐每天的习惯

今年5月的全国田径大奖赛重庆站中,邓信锐以10秒18夺冠,冲线后的他没有肆意庆祝,只是深深吸了口气。庆功宴上,他和团队唱歌唱到深夜,平日里雷打不动的训练日记第一次断了档。但第二天一早,邓信锐便坐在桌前补满几页纸,字里行间重复着“要记住这个感觉”。

6月榆林站,又以10秒11刷新个人最佳。邓信锐对自己的成绩终于有了踏实感:“2023年的10秒23,像天上掉下来的,飘着。今年的10秒18、10秒11,是踩着石头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踏实。”

“现在慢慢觉得,往上爬的这一路,风景其实也很好看。”站在训练馆里,邓信锐望向窗外。他渴望站上山顶,看看不曾见过的风景。

世锦赛赛地东京新国立竞技场是一片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也是邓信锐的新起点。他只有21岁,还有更多的风景等着他去发现。

相关阅读
师恩如光,点亮灵魂的灯塔 体育人生|跑出10秒06的邓信锐是谁?这位学生运动员已是中国百米跑第四人 组图|单双打冠军出炉!2025WTA长沙网球公开赛完美收官 入学北大!王楚钦最新发文 驿城区水屯镇赵桥村组织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 一种常见心脏药物可能无效,沿用40年的治疗模式或遭推翻……一起来听健康早闻!2025年9月4日 内蒙古自治区全国三八红旗手代表应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靠圈粉“直男”年入数百亿,这家知名行业巨头要“卖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