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处于完全无意识的状态,无法进行任何有目的的活动。
这会影响到脑干的控制功能,导致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肌力4级指的是患者能够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四肢或三肢完全瘫痪意味着患者无法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肢体活动。
这类疾病包括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等,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无法完成日常活动。
例如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最终丧失劳动能力。
单肢瘫痪且肌力在2级以下,意味着患者无法使用该肢体进行有效活动。
患者完全无法理解或表达语言,严重影响其社交和工作能力。
智能障碍包括智力低下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和工作。
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稍微活动就会气短,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包括精神分裂症、脑梗塞、脑出血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由于外伤导致的部分或全部肢体缺失,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劳动和生活自理。
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使其无法进行体力劳动。
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身体和精神问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根据以上列举的疾病类型,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通常是指患者因疾病或损伤导致完全无法进行任何体力活动,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则是指患者仍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无法胜任原来的工作或需要减轻工作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丧失劳动能力鉴定需要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