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掬江河之细 养海之广博 济宁加速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9:35:00    

千年运河波浪宽,百舸争流风帆满。

济宁因济水得名,因运河而盛。贯穿济宁全境的京杭大运河,是南北漕运的咽喉,曾为济宁带来空前的繁荣与辉煌,令其成为著名的33座工商业大城市之一。如今,随着内河航运崛起复兴,济宁凭借黄金区位,再度牢牢占据京杭大运河的亮眼C位。

不仅如此,济宁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举行“通江达海·链动八方”行业盛会,更是吹响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的冲锋号。作为资源型城市,济宁的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也与航运深度绑定。

集装箱吞吐量节节攀升

刚刚过去的7月份,济宁龙拱港尤为繁忙。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龙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5800标箱,创下单月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新高。

吞吐量创新高背后,得益于龙拱港创造的一个个里程碑。7月初,济宁港航自备集装箱专列在龙拱港满载启程,首次正式融入全国铁路运输网络。这一创新模式打通了“铁路干线+内河水运”的无缝衔接,实现大宗商品“一箱到底”的标准化运输新路径。7月中旬,龙拱港“冷链铁海联动 鲜运通达全球”新通道推介会掀起热潮,来自“世界蒜都”金乡的冷藏集装箱,通过新开辟的业务通道发往全球。7月26日,龙拱港件杂货业务迎来突破性时刻——首列期货螺纹钢专列顺利抵港并高效装船启运镇江,标志着港口正式具备承接期货交割业务能力。

尤其在出海方面,龙拱港开发专项TOS和“云上龙拱”海关系统,实现报关、查验等流程全程数字化,外贸箱到港后可直接在海关落箱,落箱时长缩短30%,装船效率提升50%。

“海关监管场所打通了济宁借港出海的新通道,周边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可实现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济宁海关工作人员现场查验,不仅出口货物可在港口实现装卸、申报、查验、放行一体化,进口货物也可直接运抵龙拱港后进行清关,免去了企业异地报关的不便。而且,过去报关需跑多个窗口,现在‘云上龙拱’系统一键完成!”龙拱港业务部报关员闫逸君介绍,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的应用吸引了周边腹地企业争先合作,创造出了“港口+保税+跨境”良性循环生态圈,国际航线已拓展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

龙拱港的发展,是济宁内河航运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济宁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600万吨、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2万标箱、同比增长138.7%,连续三年翻番。今年上半年,济宁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575万吨、同比增长10.4%;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29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1%,稳居全省内河首位。水路货运周转量达15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1%。

一系列耀眼成绩,生动诠释了济宁如何依托黄金水道,推动港口智慧化、集约化的华丽转身,更集中体现济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通江达海链接国外的战略地位。同时,吞吐量的持续攀升与多式联运网络的愈发完善,正是济宁内河航运整体实力壮大、辐射带动力增强的直观反映。

济宁航运的四张王牌

山东省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作为省级重大战略,高位谋划、高位推进。一系列宏伟蓝图中,内河航运宛若一条金色纽带,成为推动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引擎。

济宁,这座京杭运河上的节点城市,手握政策、区位、运费、港产城等四张无可替代的王牌,在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路上满帆奋进。

2025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济宁代表团审议强调:济宁市要持续擦亮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等品牌,加快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世界文化旅游名城;7月,《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提出,要建立“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济宁入选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梁山港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新能源船舶项目是国家重大产业战略备份基地项目。一系列政策、项目叠加,为济宁航运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济宁在地理上是运河运输枢纽,通江达海、海河互济。其背靠山东沿海港口群,能有效连接海河运输,成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它不仅能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货运需求,还能与沿海港口形成联动,扩大航运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上海航运交易所原党委书记、总裁张页表示,通过铁路、公路、水路,济宁成为多式联运枢纽,与长江、瓦日铁路形成三横一纵“丰”字形的交通网络,形成运输无缝的货运大动脉。

低成本、大运量、低能耗的显著比较优势,使济宁的内河航运在综合交通体系中脱颖而出。数据显示,京杭运河年货运量超9亿吨,成本仅为铁路的50%、公路的20%,更低的运输成本,彰显水运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港产城的深度融合为港城共兴奠定基础。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认为,梁山港煤炭物流园、济宁港钢材粮食产业园、龙拱港集装箱示范园、顺达港综合物流园、新能源船舶制造等,形成了“七园联动”的空间布局,全面深化了港产城融合发展。

手握“王牌”,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宇对未来充满信心,他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到2030年,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全面建成,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0亿吨、集装箱15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

从节点到中心的跨越

在“通江达海·链动八方——共筑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座谈会上,与会协会、港口企业为济宁内河航运的发展“把脉”献计,助力济宁内河航运事业再升级。

“北方地区,特别是以京杭运河为骨干的北方内河水网,拥有广阔的市场腹地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相较于长江、珠江等黄金水道,北方内河航运在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现代化、联运一体化等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中国港口协会代表徐国毅认为,济宁在构建畅达航道网络、发展智慧港口的同时,还应加强沿河城市信用共享、税收等方面建设,并申请自贸政策支持,吸引国际中转货物。

黄镇东建议,济宁需强化作为综合运输的枢纽港口功能,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并发挥济宁港航集团优势,延申产业上下游业务,提供多式联运、物流分包、仓储配送等“端到端”港口链服务,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在综合运输体系的作用,焕发古老运河的青春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济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了济宁内河航运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推动济宁从区域性运河节点向国家级航运资源配置中心的跨越。通过商贸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临港产业集群中心、航运服务创新中心、绿色船舶制造中心等五大中心打造,济宁正书写“以港兴城”的内河样本,也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来源:齐鲁晚报济宁融媒

编辑:张墨盈

审核:冯雯雯、谷雨

相关阅读
掬江河之细 养海之广博 济宁加速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潍坊寿光】稻田镇举办“政务公开赶大集暨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福州多维法律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成功续编!台风“竹节草”复活,预计明天浙江沿海登陆 天气早知道: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南部沿海地区有雷雨或阵雨 微山县张楼镇开展“反邪进行时 防范正当时”宣讲活动 上半年苏北运河船舶通过量超11亿吨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无人智慧种苗工厂:60万株种苗迎来“毕业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