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持续北移趋势,研究揭示其与太阳活动有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21:37:00    

近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究员王劲松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赵亮的合作团队,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等在国际气候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mate》(《气候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揭示太阳11年周期活动对中国夏季降水南北反位相变化的调制机制。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中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值得研究却尚未形成共识的科学问题。

围绕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团队指出,在年代际尺度上,东亚梅雨季中国降水型(南北反相)受11年太阳周期调制——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中国长江以北的季风区降水较常年偏多,而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少。

分析表明,东亚—太平洋大气遥相关(EAP)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太阳辐射增强导致热带和副热带平流层低层臭氧增多加热大气,引发暖异常。该异常通过增强西风急流等动力过程能够影响到对流层环流,激发西太平洋异常对流活动,进而强化EAP遥相关型,促使季风雨带北移。数值试验表明,若剔除太阳活动信号,降水南北反位相模态的强度显著减弱,证实太阳强迫的核心作用。

该研究还提出,夏季降水模式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周期和纬向分布特征,有望成为中长期气候预测的技巧来源。热带和中高纬度平流层对11年太阳周期的响应所产生的向下影响,对季风爆发、热带对流以及副热带西风异常起着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系统阐释了太阳周期通过平流层—对流层耦合及EAP遥相关型调制中国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物理机制因果链,为理解季风和降水年代际变率及气候预测提供新思路,对旱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相关阅读
一种常见心脏药物可能无效,沿用40年的治疗模式或遭推翻……一起来听健康早闻!2025年9月4日 靠圈粉“直男”年入数百亿,这家知名行业巨头要“卖股”了 外交部: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 官宣!王一博将在上海参加这项赛事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开幕 突破3100℃!中国空间站“炼丹炉”刷新世界纪录 中式精酿,由此不凡!金星啤酒荣获CIC灼识双项市场地位认证! 距离“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还有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