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送来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医生说完,拿着从舒敏的肺部吸出的2500ml血,匆匆回了手术室。此时,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刘相麟终于舒了一口气,他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不久前,刘相麟洗完澡回到宿舍,发现室友舒敏蜷缩在门边,喘不过气。他立刻拨打120,并通知学院教师,紧急将室友送往最近的医院。
医院里,刘相麟跑前跑后,挂号、缴费、陪同做检查、取材料、细心照顾……来回奔波于急诊室和检查室。
紧急抢救后,医生对刘相麟说:“他严重气胸,肺部已经缩小至60%,需要立刻手术,赶紧去缴费!”刘相麟毫不犹豫垫付了医药费。“正好去年拿到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存了一部分,我就先用了。”
“支付宝密码、银行卡密码分别是……,手机解锁图案是……”送往手术室的途中,舒敏努力清晰发音。当刘相麟用密码打开舒敏手机和支付宝的时候,想起之前看到的话——“通信密码的本质是信任传递。”那是一个人在生命危急时刻,把最后的秘密交到另一双手中的信任。
学院教师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刘相麟并没有离开。直到凌晨一点,在教师和舒敏父母的劝导下,他才回去休息。“换成任何一个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尽全力帮忙的。”面对舒敏家长的感谢,刘相麟说。
“危急时刻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生命的责任。”年仅20岁的刘相麟有着远超年龄的镇定与果断,这源于他连续两年参加黄河救援队的实战演练,积累了自救与救人知识。
在班主任周紫儇眼里,刘相麟的担当绝非偶然。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刘相麟从小生活朴素,学习勤奋刻苦,大学期间连续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他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对奖学金及勤工俭学的收入也精打细算。
“危急时刻,他以救护常识作盾牌,托起生命重担;求学路上,他以赤诚之心为纽带,凝聚集体星光。生死瞬间的果敢与平素点滴的担当,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最炽热的生命答卷!”周紫儇这样评价刘相麟。(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陈东勤 卢丹 许琳)
作者:阿妮尔 陈东勤 卢丹 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