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长治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跟您核实一下,您的背包落在出租车上,对吗?”
“稍等,您反映的问题我马上帮您联系相关部门办理。”
……
走进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话务大厅,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快速敲击的键盘声、耐心应答的对话声,交织成城市治理的“神经中枢”。身着统一制服的年轻话务员佩戴专业耳麦,指尖在键盘上翻飞,专注记录着每个来电诉求。“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中午简单就餐后就得赶紧回到岗位。”值班长黄佳宁介绍,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每天要接1500余通电话,从社保办理到路况查询,从失物招领到噪音投诉,每一个按键都连通着百姓的“急难愁盼”。
“每通电话都是信任的托付。”2021年7月21日那场跨越晋豫的紧急救援,至今让黄佳宁记忆犹新。当晚10时许,热线接到G3136次列车乘客的紧急求助,因河南特大暴雨,列车在修武西站滞留超30个小时,50余名长治籍乘客面临断水断粮,希望长治市政府派车前往救援。“当时电话那头情绪很激动,还有婴儿的哭声,让人很揪心,我们一边安抚群众,一边上报,联系相关部门。”从接通电话到次日凌晨5时,热线团队彻夜未眠,反复核实信息、跨省协调、动态跟踪,最终在次日12:30全部乘客安全抵达长治才松了口气。“这次经历让我们真正明白,一通通热线电话,不仅装着群众的日常生活,更是一条‘生命线’,连接着政府与群众的心。”黄佳宁说。
为给市民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服务中心创新开展“热线大讲堂”“青学讲堂”等各类培训,系统提升工作人员在民生保障、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政策解读能力。每位工作人员工位上都贴着醒目的“五不说”准则——不说埋怨话、不顶撞反驳、不推诿塞责、不刺激群众、不带厌烦情绪。面对市民的来电,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无论是日常咨询还是紧急求助,大家始终用专业、热情、耐心的态度和语言去回应,声音永远温暖而坚定。对于简单问题,当场给予清晰解答;对于复杂问题,及时转办相关部门,并持续跟踪办理进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小区装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再也不用为充电发愁了!”“打完电话第二天,路口垃圾就被清理了!”……通过热线电话,市民反映的“小意见”“小疙瘩”一一被关注和解决。5年来,热线服务中心始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89名工作人员“7×24小时”全天候用心守护,这条“永不打烊”的热线已累计处理诉求186万件,综合办结率99.91%,综合满意率97.88%。先后获得“长治市青年文明号”“山西省巾帼文明岗”“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窗外繁星点点,大厅依旧键盘声声。“您好,这里是长治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有什么可以帮您?”“您反映的问题已详细记录,会第一时间帮您转办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办理。”……当城市沉入梦乡,这群“永不停机的守夜人”,仍在聆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关切,把“烦心线”接成“舒心线”,让12345这串数字成为百姓心里的温暖。(韩涛)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