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获悉,深圳市科学技术馆即将于5月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深圳市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科学技术馆致力于建设服务全球游客的重要标志性旅游景点,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体现深圳特色的世界一流科学探索中心,充分发挥科普教育终身学校、科技成果发布厅、科技交流会客厅的作用。
深圳科学技术馆
建筑外表皮由95888块不锈钢面板组成
深圳科学技术馆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光辉大道8号,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建设,建设用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83万平方米,拥有38米超高中庭,重构立体空间叙事。整个建筑的概念设计灵感源于浩瀚的宇宙,其流线般的造型融合科技,彰显未来感,犹如一艘驶向未来的旗舰。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项目主任陈锋介绍,深圳科学技术馆外观设计运用了前沿科技,在不同天气、不同时段,会呈现出“变装”的视觉幻象,展现科技感的同时,亦使展馆自身成为一件具有教育意义的常设展品。
“建筑外表皮由95888块不同形态的不锈钢面板组成,包括平板、单曲面、双曲面等形式。项目围绕不锈钢着色工艺的色彩稳定性、色差可控性等开展了长达三年的研究,实现了建筑外墙不锈钢面板从‘星云蓝’到‘幻影灰’渐变过渡,不同的颜色纹理在阳光和空气的折射作用下,呈现出金属质感,践行了‘建筑即展项’的建设理念。”
深圳科学技术馆外立面细节
馆内共陈列950个展项
深圳科学技术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以“通信科技”为主线,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的主题探索与创新实践提供新思路。馆内2至5层为常设展厅,包括“你好,世界!”“美好生活”“智慧产业”“宇宙探源”等主题,共陈列了950个展项,其中创新展项和互动展项的占比均超过80%。
深圳科学技术馆在建筑空间布局上突破传统静态模式,创新设置了通高、悬挑等灵活多变的空间,并且预留了合理的承重条件,以满足使用过程中大尺度、大悬挂的展教需求。在展教设计上,采用沉浸式的布展设计,打破传统的展台式布置,形成各具特色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打造一批富有体验感、艺术性、震撼力的原创展项。
深圳科学技术馆室内场景
非市政供水利用率达40%
深圳科学技术馆以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打造,通过采用环保耐久材料、节能设备及雨水回收系统等,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绿色标杆展馆。
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深圳科学技术馆通过利用“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末端雨水回收”技术,可实现非市政供水利用率达40%以上;绿色低碳方面,深圳科学技术馆通过“被动式设计+主动式技术+智慧化运维”三重创新,聚焦绿色建材、高效节能设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慧能效监管系统、新风系统、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等技术措施,实现“设计-建造-运营”全链条低碳化。
“项目基于算法模型与碳排放软件,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测,可持续分析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物被动式节能设计原则的有效性。这样便能更好地保护展教品,为访客带来舒适感,同时将建筑物的能耗降至最低。”陈锋说。
深圳科学技术馆室内场景
文、图丨记者 李晓旭 通讯员 王泽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