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民营经济运行向新向好,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截至3月底,我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民表示,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经贸交流、人才保障、科创培育等等多个方面,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4月16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办理民营企业相关业务。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金融赋能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各地正推动各项金融政策落地见效,融资渠道不断畅通、融资成本持续降低、融资模式更加丰富,为民企“输血补气”、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公司在当地是龙头企业,在经营上也是大量地需要流动资金,政府也帮助我们对接相关银行,帮助我们去争取融资。目前我们在古浪县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融了一些资金,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发展。”甘肃傲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隋晓东告诉记者。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当地加强政银企合作,搭建对接平台,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2025年以来,当地已帮助50余家民营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达1.2亿元。
“下一步我们全力支持县域的特色产业发展,也服务好实体经济,给这些企业再进行一个资金方面的支持。把产业支持好,也是我们金融工作者的一份社会责任。”中国农业银行古浪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周栋表示。
今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保持在10%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超过20%。
投资促进
长期资金、耐心资本,是陪伴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力量。
研微(江苏)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正致力于研发高端芯片制造中的核心设备。这也是耐心资本培育下,战略新兴产业赛道上一家正在成长的科创企业。
“我们现在公司有160多人,这个壮大过程当然是离不开各种资本的支持,尤其是国有资本一开始给我们早期的扶持还有引导作用。也正是因为各个资本的支持,才让我们从资金角度,从人才角度,从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角度来说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研微(江苏)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CFO马仁虎说。
在江苏无锡,以太湖新城集团为代表的国资力量正撬动社会资本,瞄准并助推科技型民企的长远走势。
“我们用5年的时间已经累计完成了超过120个基金项目的投资,以超过20倍的杠杆率投资了差不多总规模和企业价值合计将近3000亿元的项目,使得我们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共创科技创新的模式催生了一批企业。”无锡市太湖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无锡新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茹华杰说。
作为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的龙头,车联天下便是耐心资本“以投资促进创新”诞下的硕果。
“这些股东真的像家长一样,不是仅仅通过一笔资金的投资来迅速获取回报。而是在对整个产业的把控,产业的技术的发展方面有很多的深度思考,来持续地推动我们的技术创新,同时也在上下游的产业支持、信息沟通上面,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帮助。”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梁国锋说。
科创培育
位于辽宁沈阳市浑南区的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方式实现落地转化的民营企业。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公司成立3年多就突破了国家在控温芯片领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目前公司的专利已经转化成产品,进入40余家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实现批量供货。
据辽宁省科技厅介绍,为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辽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中试基地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中试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站”。
据了解,辽宁省已出台多项政策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硬支撑”,其中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减免科技企业税费等方面有近20条。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王胜秋表示,下一步辽宁将出台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集聚,提升民营企业技术策源能力,加速民营科技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活力。
精准服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感受最直接、理解最深刻。
“上海优质的营商环境具有天时地利人和,更好地助力我们走向国际舞台。”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黎敏说。
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诞生在上海的一个小街巷,以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为起点坚持创新突破,用10年时间将中国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带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今天西井科技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海陆空铁、工厂等多个场景,这和上海本身的开放创新包容的文化有很大的关联。”谭黎敏说。
西井科技新能源无人驾驶牵引车。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上海“新春第一会”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8年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
类似的举措并不鲜见。从调研座谈、信件沟通,到举行外资企业圆桌会,再到民营企业家在“新春第一会”上“站C位”“唱主角”……近段时间,不少地方和部门坚持问需于企,建立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
在广西北流市,当地相关部门在项目落地、企业用工、经营保障等方面主动靠前服务,吸引民营企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我们北流产业园区位优势明显,园区配套设施完善,我们做到厂房拎包入住,做到‘妈妈式’的服务跟踪。”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广西·玉林)北流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学文说。
数据显示,北流市拥有民营企业1.6万余家,占该市企业总数的85.5%。
春江水暖鸭先知。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改善营商环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积极创新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提高政策精准度,强化执法监督,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吴炜玲
编导:张欢
配音:王帅龙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