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一度医药
4月10日晚,莎普爱思(603168.SH)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拟以50万元将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的莎普爱思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嘉兴万寿堂医药连锁。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价格几乎相当于“象征性出售”,背后折射出这家老牌药企在业绩连年承压下的战略大调整。
大药房连年亏损,已成负担
公告显示,莎普爱思同意将其持有的目标公司下辖12家医保门店(具体详见医保门店清单)100%的股权转让给万寿堂。本合同签订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万寿堂向莎普爱思支付人民币30万元,在完成目标公司股权变更工商登记手续后的3个工作日内,再支付剩余的20万。
此外,在双方完成目标公司12家医保门店资产盘点(含药品、房屋押金、剩余租金等)交接后120个自然日内,乙方分2次付清,每次支付50%。
根据约定,万寿堂应接手莎普爱思大药房所有人员(除各别员工外),自交接完成之日起,人事管理权归其所有,薪资福利待遇等由其承担。
公告明确指出,莎普爱思大药房“近年来持续亏损”,且业务方向与公司战略偏离。尽管具体亏损金额未披露,但从莎普爱思近年财报可见,其非核心业务已逐渐成为负担。
莎普爱思的主营业务为滴眼液、头孢类药品及诊疗服务,其中滴眼液曾占据营收半壁江山。但自2017年“神药”虚假宣传风波后,核心产品苄达赖氨酸滴眼液销量腰斩。
莎普爱思近年来的财报数据呈现出较大波动。2020年,因核心产品莎普爱思滴眼液深陷舆论风波,营收骤降至3.58亿元,同比下滑30.57%,净利润更是亏损1.79亿元;2023年莎普爱思实现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17.37%,归母净利润2540.76万元,同比下降43.23%,扣非净利润亏损401万元,销售、研发等费用增加。
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利润亏损2471.69万元,商品销售板块收入同比骤降41.18%。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7.95%,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075万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莎普爱思现金及等价物仅1.51亿元,而研发费用同比激增87%至5308万元。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9920万元至14880万元。剥离亏损资产,有助于止血并优化现金流。
面对核心产品竞争力下滑,公司需集中资源突破困局。另一方面,随着电商药品零售的崛起,传统药房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线上零售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药房的经营模式需要转型,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复杂的需求。
莎普爱思选择在此时出售药房资产,可以减少亏损,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转让低效资产可回笼资金,支撑高投入的研发与一致性评价工作,尤其是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新药管线。
战略收缩背后:一场长达七年的自救长跑
莎普爱思的困境始于2017年的“虚假宣传”事件:公司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被指夸大疗效,宣称能预防、治疗早期白内障,与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手段的医学认知相悖。此负面事件重创品牌形象,产品销量骤降,公司自此陷入经营困境 。
根据莎普爱思2024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已完成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上市后临床研究,并将相关材料提交至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自2017年因“神药”争议被要求启动有效性研究后,始终面临监管压力。通过一致性评价是产品重新获得市场认可、进入医保目录或参与集采的必要条件。当前国内抗白内障药物市场竞争加剧,若未能通过评价,该产品可能进一步失去市场份额。
该产品曾占公司营收超70%,但争议事件后销量骤降,2018年营收从巅峰期的7.5亿元跌至3.22亿元,2023年虽回升至2.77亿元,但成本激增导致利润承压。
同时,莎普爱思的转型之路早已展开——2020年,公司以5亿元收购泰州妇女儿童医院;2023年再购青岛视康眼科医院,但收购标的未能扭转业绩,反而导致商誉减值风险增加。
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押注眼科新药,如治疗老花眼的盐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预计2027年上市),还有其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用于近视防控)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受试者入组。两款新药均瞄准眼科蓝海市场,但需与时间赛跑。
值得关注的是,前实控人陈德康累计套现超11亿元,2025年两大股东再抛6%减持计划,反映资本对转型信心的不足。
此次出售大药房,标志着莎普爱思从“扩张型多元化”转向“聚焦型专业化”,砍掉非战略业务,全力押注药品研发与核心产品突围。
莎普爱思的“50万甩卖”看似无奈,实则是刮骨疗毒的必要之举。在眼科赛道竞争白热化(如兴齐眼药阿托品滴眼液已领先)的背景下,其战略收缩能否换来研发突破,仍存巨大不确定性。
若新药管线顺利落地,或可重拾增长;若再度折戟,恐难逃边缘化命运。这场自救长跑,已进入最关键赛段。
(转自:一度医药)